陈氏太极拳眼法的运用-马畅 陈式太极拳的眼法

世之有关之著作甚多, 专论眼法之文章却寥寥无几 。 笔者不揣浅陋, 试述于后, 以求教于同道 。
一、眼为传心之官
眼法是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, 又是心法、手法、身法、劲法等在某种程度上的综合反映 。 陈式太极拳对于眼法的锻炼和运用特别重视 。 陈鑫说:"运行根于一心, 而精神看于眼目, 眼目为传心之官", "一身精神所系之处", "眼能视敌发之色"(见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 。 陈长兴也曾指出:"观察在眼, 变化在心"(见《太极拳十大要论》) 。
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功拳 。 "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", "四体从心而运, 官骸皆悦顺从"是陈式太极拳的一项重要原则, 陈鑫说:"心一动, 则眸子传之 。 "意欲向何处去, 眼神先向心意预定的方向视之 。 内在心意稍有变化, "目光亦随之变换, 身手步随目光之动而转换"(见沈家桢、顾留馨《陈式太极拳》) 。 内在心意欲要向左, 必先寓往右 。 表现在眼睛之中则目光须先向右视之, 然后向左视之 。 目光的变换要在每着动作变换之先, 但又紧随动作的变换而不离其主要手或前手中指的转动 。 不论身法是"横竖颠倒, 立坐卧艇" 。 还是前俯后仰, 右右辗转, 始终以"前手为的"或以主要手为的 。 或平视、或上视、或下视之 。 不能"旁视"或"斜视" 。 陈鑫说:"旁视则神散, 志亦不专" 。 眼法在套路演练中的正确运用, 对于维持身体在连续的运动中动态平衡和瞬间的静态平衡,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。 目光之变换, 必须与手法、身法、步法、劲法的变化转换相一致, 不能出现偏差 。 稍有偏差, 就会破坏身体在连续运动中的 。 平衡, 出现一系列错误动作 。 如:动作趋干生硬挺霸之偏刚, 或动作散漫无纪之偏散 。 上势和下势转关不灵, "一着自成一着, 不能自始自终, 一气贯通" 。 每势之始, 必以前手或主要手中指为的 。 每势之终, 眼"必凝神注视"前手或主要手中指固定不移(或延展以远) 。 "待内劲徐徐运到十分充足, 下势之机跃跃欲动"之时, 目光才能随着心意的变化而变换 。 太极拳至始至终, 每着拳势之中定势的眼法皆是如此 。
正确运用眼法, 在推手技击中十分重要 。 陈鑫说:"发令者在心, 传令者在手, 传神者在目 。 "心意的变化和眼神之变化, 肢体的运动不可须臾分离 。 稍有分离, 则"神散, 志亦不专", 这是推手技击中之大忌 。 目光敏锐, 光兼四射, 则心平气和, 百骸顺从, 刚柔相济;目光迟纯, 晦暗不明, 则心燥气乱,
【陈氏太极拳眼法的运用-马畅 陈式太极拳的眼法】 百骸僵硬, 偏刚偏硬 。 目光和面部神态之微小变化, 则能透露出心意之变化 。
二、怎样锻炼眼法
陈式太极拳眼法的锻炼方法, 基本上可分为两部分:一是静功部分的锻炼方法;一是动功部分的锻炼方法 。 表现形式有:收、静、注、随、顾、瞪等 。
①静功部分眼法
静功部分的眼法, 是以固定静止的姿式和固定的桩功等做为眼法的主要锻炼方法 。 经常练习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视神经、眼肌肉的功能, 对于恢复和增强视力有较好的效果 。
姿式:身体垂直站立, 两脚尖朝前, 距离约同肩宽, 脚五趾轻轻抓地, 脚心涌泉穴涵空, 脚后跟微用力踏实 。 术语称为"前后实, 中间虚" 。 两膝关节微弯曲, 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。 双手自然下垂, 肘关节微屈, 五指微微并齐, 指尖向下, 掌心向内, 在身体两侧自然分开, 约为一拳到两拳之距离 。
锻炼要领:桩式要做到轻松自然, 上下一条线 。 两膝关节弯曲不能超过脚尖, 提胯圆裆, 头直, 颈项松柔直竖(虚领顶劲》;头顶百会穴用意微微上领;牙齿轻扣, 嘴轻轻闭合, 舌抵上腭, 下颏微微内收;面部神态自然, 略带微笑, 松肩垂肘, 胸部微微内含, 两肩微微向内卷合, 称之为"含胸拨背";两眼平视前方, 不能出现眨动;内心保持安静, 即心静用意, 意守中丹田(小腹部位);神不外驰, 意不外露, "凝神静视"前方, 使意识高度凝聚在目光之中, 并表现出"空肃"之状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