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半夏

半夏拼音Shān Bàn Xià
别名土半夏、土附子、土田七、小黑牛、马蹄跌打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 。
【山半夏】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yphonium trilobatum(L.)Schott[Arum trilobatum L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 。
原形态马蹄犁头尖,块茎近球形或长圆形,密一长5-10cm,具多数须根的肉摧毁根 。叶2-4,叶柄长25-35cm,下部具宽鞘;幼株叶片戟形,前裂片三角形,长达4观,基部宽2cm;后裂片狭披针形,长3.5cm,基部宽5mm 。多年生植株叶片宽心状卵形,3浅裂或深裂,中裂片卵形渐尖,有时具细尖头,长10-15cm,宽6-11cm,侧裂片斜卵形,长8-13cm,外侧常耳状外展,中裂片侧脉约10对,斜伸,常分叉,集合脉2条,细脉网状 。花序柄长5-10cm;佛焰苞淡紫色带绿色,内面紫色,管部长圆形,长2.5-3.5cm,粗1-1.5cm;檐部长卵状披针形,渐尖,长15cm以上,外面干时绿白色,内面紫红色,展开宽5-8cm,肉穗花序,雌花序短圆柱形,长约7mm,子房黄绿色,柱头紫色;中性花序长2.8cm,下半部具花,上半部无花,中性花黄色,线形,长约7mm,卷曲;雄花序粉红色,长1.2-1.7cm,粗约5mm;附属器紫红色,长圆锥形,具短柄,基部粗4-7mm,长5-12cm 。浆果卵圆形 。种子球形,花期5-7月 。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50m以下的热带芭蕉林、灌丛、草地、荒地、路旁 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 。
性味味辛;性温;有毒
功能主治散瘀止痛;解毒消肿 。主胃痛;跌打劳伤;外伤出血;乳痈;疮痈疖肿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6g 。外用:适量,捣敷 。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