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种植】紫甘蓝怎么种?紫甘蓝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


【种植】紫甘蓝怎么种?紫甘蓝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紫甘蓝的种植技术
一、培育壮苗
1.品种选择选择从荷兰引进的适宜春露地栽培的早熟品种“早红”,叶色为紫红色,叶球为卵圆形,单球质量0.75~1公斤,每亩产量1500~3000公斤 。 从定植到收获约65~70天 。
2.适期播种春露地栽培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上中旬保护地育苗,千籽播种,营养钵育苗 。 播种前将营养土充分浇水,播种后覆土1.5厘米厚 。 然后盖膜,促壮苗早发 。
3.苗期管理一般苗龄70~90天,播种至2片真叶出现20~30天 。 白天温度25℃,夜间温度以15℃为宜 。 幼苗出齐后,再把温度降到白天20℃,夜间10℃,以防止幼苗胚轴伸长 。 幼苗期从3片真叶长到6~8片真叶需45~60天 。 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,白天保持在15℃左右,夜间7~8℃,逐渐接近露地的温度 。 壮苗标准是:有6~8片真叶,节间短,叶片厚,色泽深,茎粗壮,根群发达 。
二、整地施肥
紫甘蓝是喜肥作物,底肥一般亩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、磷酸二铵15公斤、钾肥15公斤,与土壤耕耙均匀后整地做畦 。 一般做成1~1.2米的平畦 。
三、定植
露地栽培不宜提早,以免植株未熟抽薹 。 一般在春季重霜过后,气温6℃以上时定植 。 采取“水稳苗”,水量不易过大,以促使缓苗快和提高地温,增强幼苗的抵抗力 。 定植密度行株距为50厘米×50厘米,每亩定植2500~2600株,栽植深度以叶片留在上面,心叶不埋入土为标准 。 如采取改良式地膜覆盖栽培,前期起小棚作用,后期起地膜作用,可促早熟和高产 。
【种植】紫甘蓝怎么种?紫甘蓝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紫甘蓝的种植技术
四、田间管理
紫甘蓝需肥量大,在幼苗期、莲座期和包心期共追肥4~5次 。 其中莲座期和结球包心期需肥量最大,应重施 。 缓苗后浇1次缓苗水,在缓苗后10~15天,每亩随水施入尿素15~20公斤 。 莲座中期进行第2次追肥,亩施尿素15~20公斤,磷酸二铵20公斤,钾肥10公斤 。 从定植到莲座后期30~40天,心叶开始内合表明已到结球期,此期是紫甘蓝生长最快、生长量最大的时期,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时期 。 所以结球期要结合浇水追肥2~3次,每次亩施磷酸二铵10~15公斤,后期少量追施化肥,尤其收获前不要肥水过大,以免裂球 。 雨水过多根系生长不良,易发生病害,要注意排水 。
五、防治病虫害
在结球期易发生软腐病,发病初期喷洒72%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,隔7~10天喷洒1次,连续防治2~3次 。 对菜青虫、甘蓝夜蛾可喷洒2.5%功夫菊酯3000~40m倍液防治 。
六、采收
紫甘蓝在叶球比较紧实时采收为宜 。 一般早熟品种亩产量1500~3000公斤,收获标准是叶球充分紧实,切去根蒂,去掉外叶,做到净菜上市 。
【【种植】紫甘蓝怎么种?紫甘蓝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】

    推荐阅读